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辅助人的一生,而缺失的家庭教育,则需要用一生去弥补。
2022年开始,全国家长需要“依法带娃”了,这一举动也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影响之深远,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难去弥补的。
教育专家指出: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,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。随着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,当代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质量也有了进一步保障。
不过我们身边不乏会出现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。他们本身没有错,他们已经很努力地在微笑面对生活,去爱身边的人,但还是难逃悲惨的人生。寻亲男孩刘学州就是其中之一。
寻亲男孩刘学州在河北老家下葬,亲生父母未到场
说到家庭教育缺失,难免让大家想到那些因为没有接受到良好教育,而思想品德败坏的学生。其实家庭教育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此,刘学州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败在了至亲的“漠不关心”。
刘学州还是襁褓婴儿时,被亲生父母亲手送到了人贩子手中,并换来6000元钱。更让人惋惜的是原本疼爱他的养父母却因为事故双双丧命,留下他与姥姥姥爷和舅舅舅妈一同生活。
亲戚虽然对他很好,但亲戚给的教育与至亲给的教育,自然是会有差距的,而且刘学州出了家门,就会不断地听到外界的嘲讽,久而久之就有了心理障碍,当得不到家人正确教导后,就发展成了抑郁症。
当亲生父母将他二次抛弃后,他悲痛欲绝,当网络抨击成了导火索后,刘学州留下一纸遗书:生来即轻,还时易净。他阐述了自己15年短暂生命中的坎坷辛苦,并严肃的与这个世界告别。
1月28日,刘学州的舅妈将他的骨灰从三亚带回到河北老家,准备安葬在他养父母身边。而从得知刘学州轻生到火化再到返回河北,他的亲生父母从未到达现场,一切由舅妈操办。
拿出手机再去翻看刘学州之前发布的寻亲视频,多希望他至今还未找到亲生父母,事已至此,惟愿刘学州一路走好,愿坏人受到应有惩罚。
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刘学州之前晒出过很多奖状,那说明他的学习成绩应该很好啊,怎么最后却要读中专呢?
舅妈曝出“读中专”内幕,因初中校长不留他?
刘学州在生前将“舅妈”的手机号码备注成了“妈”,可见他和舅妈的感情是非常好的,舅妈也在他接受教育之路上付出了不少努力。那舅妈是否知道刘学州选择读中专的内幕呢?
舅妈曝出,刘学州上初中时学习成绩是比较好的,但是当时心理健康就出现了问题,最终他因为心理问题离开了原来的初中,家人想要帮他调整,也找不到正确的方法,而刘学州又很懂事的说自己可以自己调整。
离开初中后,留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,考入了现在的中专,选择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。至于是初中校长不留他,还是因为当年欺负他的男老师,还是留学生懂事地想要早点就业,我们就不得而知了。
不过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,学校在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是有很大缺陷的,怎么可以明知道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,却不去想尽办法的帮助学生,而是允许他离开学校呢?学校的义务又是什么?
随后刘学州的一条朋友圈也被曝了出来,照片中他身穿校服阳光可爱,文案中写出了自己想要上本科大学的愿望,还希望将来的录取通知书能够让姥姥拆。只可惜姥姥没能等到这一天。
除了“漠不关心”,还有哪些家庭教育中的雷区,需要家长格外注意?
首先,过度保护。这是一种在国内比较常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,在隔辈的老人身上尤为明显。这样教育的后果容易让学生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,容易在学生长大后做事半途而废。
其次,低估孩子。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拔苗助长,总觉得他们还可以学习更多,但另一类偏激的家长会低估孩子的能力,觉得孩子还小,所以学晚一些没关系。
笔者寄语:
刘学州走了,他没有错,应得的没有,索取的也并不多,祝他一路走好。
刘学州的悲剧是家庭教育不合格酿成的,希望所有家长都要更重视家庭教育,都要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。也希望所有学校都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所有社会人士,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。
今日话题:你想对刘学州说点什么?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责任编辑: